近日,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名单,我校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申报的“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语+安全工程”“葡萄牙语+智能建造”3个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获批。至此,我校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达到8个,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集群,开启了“语言+工程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探索的新阶段。各项目通过跨学科、跨学校重构课程体系、开展海外实习实践、高质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共同培养国家急需的具有高水平语言能力和扎实工科知识的高精尖国际化复合人才,是学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动文科与工科交叉融合的有益探索,也是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
学校高度重视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提前布局,积极推进。2024年11月以来,我校积极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展开交流,了解双方优势,沟通合作意向;项目确定后,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与合作院校相关学院结合已有项目推进经验,深入研讨联合培养各环节,论证、打磨培养方案,构建了新的联合培养模式。项目将于2025年开始招生。“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项目通过融合翻译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翻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养具备翻译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使之能够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强化我国在国际信息产业中的话语权,推动中外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助力中国企业实现国际产品服务的精准文化适配,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法语+安全工程”项目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技人才短缺、安全形势复杂等问题,培养具备法语沟通与安全工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既能满足沿线国家产业技术需求、助力中国产业出海及“工匠精神”国际化传播、又能通过吸引国际生源推动高等教育转型,提升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育人元能力。“葡萄牙语+智能建造”项目通过融合语言文化与智能建造技术,培养既能作为文化桥梁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技术合作、又能推动中国建造技术标准走向世界、实现学科交叉与产业输出的双向赋能国际化复合人才。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持续优化项目培养方案与实施方案,构建联合学士学位培养与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各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