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本硕博人才培养与文献语言学学科建设——‘绝学’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一)”在京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教授以及来自光明日报社、中华书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文献语言学学科的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问题。
校长助理、文学院院长郭鹏教授代表学校和文学院致辞。他对专家们在大风恶劣天气条件下克服困难莅京参会表示钦佩,对专家们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北语古典文献学、文献语言学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表示感谢。郭鹏教授在致辞中特别强调,在华学诚教授的引领下,文献语言学团队秉持“立足文献、服务人文”的宗旨,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了北语经验。他还指出,面向未来,北语将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创新团队的建设,推动文献语言学本硕博人才贯通式培养,并为此而愿意推动体制机制瓶颈的不断突破。
作为绝学学科负责人,华学诚教授向与会者汇报了学科建设的历程和现状。2005年北京语言大学中文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获批,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获得了高层次发展的起点;2007年成立汉语古文献研究所,2014年更名为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所;2015年开始高举文献语言学大旗,创办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和《文献语言学》学术集刊,举办文献语言学系列讲座;2016年定名为文献语言学研究所,2017年组建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并获批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2022年申报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并获批,2024年古典文献学本科成为高校古委会直接联系单位;2023年申请自主增设文献语言学二级学科,并获批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24年底,先后获得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和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学术团队项目。北语古典文献学专业和文献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得到了各方面的帮助,特别是学界专家学者的全力支持,华学诚教授对此深表感谢。华学诚教授希望此次研讨会也能开成高层次咨询会,希望与会专家为北语的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入把脉,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围绕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人才培养方面,专家们一致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设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本科阶段应着重系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要训练学生掌握文献处理的现代科技技能;硕士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使其能够聚焦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博士阶段则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成长为学科专业的高级研究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专家们提出要强化文献语言研究方法、出土文献语言研究、数字人文技术等课程,以适应学科交叉发展的需求。针对贯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专家指出:应建立分流、淘汰机制,要保证高水平培养条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要充分利用项目资源让学生及早进行科研训练,实现精英化培养。专家们还强调了培养学生思辨和批判能力的重要性,建议通过增加历史语言学经典阅读、加强指导读书会,组织学生共读经典,鼓励进行学术碰撞;建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并有机地融合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AI交叉应用课程。在学科建设方面,专家们高度评价了华学诚教授及其团队在文献语言学建设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一致认为通过一系列学科建设活动,将文献语言学从一个名称发展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专家们也指出,文献语言学的发展需要明确现代性定位,重视学科特色,也要重视学生出口,以推动学科的持续发展;文献语言学应注重与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领域的结合,拓展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创新型自主知识体系;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文献语言学学科平台可以适当发布项目,促进学科资源共享并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
这次“本硕博人才培养与文献语言学学科建设——‘绝学’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凝聚了学界智慧,收获十分丰硕。主办方表示,会后将及时整理纪要,以指导北语今后的古典文献学专业、文献语言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这样的研讨会将形成系列,分阶段、分主题适时举办,以促进并深化专业与学科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科研处副处长闻亭、学科办副主任黄拾全代表学校主管部门参加了研讨会,并在研讨会总结阶段做了表态性发言。北语古典文献学专业与文献语言学学科团队主要成员和部分硕博研究生列席了研讨会。